【55號閘門的鍛鍊】

55號閘門,Gate of Spirit,精神的閘門。它位於太陽神經叢中心(the Solar Plexus Center),屬於個體人的覺知迴路(The Knowing Circuit)。
這個閘門,憂鬱而多愁善感,總是在希望與痛苦的情緒中循環,這一刻開懷喜悅,下一刻又落入痛苦的絕望深淵。
但是,這是個關於「Abundance豐盛」的閘門。為什麼豐盛卻又憂鬱而多愁善感?
這個閘門,絕對不是用「情緒豐富」來解釋。
==============
閘門開宗明義:
Abundance is strictly a question of spirit.
豐盛完全是精神(層面)的問題。
1. 這是個精神層面的閘門,不光是在講情緒。
2. 這個閘門有關於豐盛;如何感受豐盛。
3. 豐盛與否,並不是實質的、物質的,而是精神層面的感受。
這個閘門,想要繼續體驗「豐盛」的感覺。這個本來就是個有關於「豐盛」的閘門。
我們要問,豐盛是什麼?
豐盛就是,東西豐富又繁多,是數量上的多,物質上的大而盛,不是質的問題。桌上擺了滿滿的餐點,錢多到花不完。實質上有形的東西,種類多、數量大,就是豐盛。
但是,實際擁有豐盛的物質是一件事,是否能夠感受到豐盛,則是另外一回事。而後者,才是閘門所說的,「精神層面的問題」。
==============
55號閘門的豐盛,就像下午1、2點的太陽,正值日照最強、陽光最耀眼的時刻,但卻也開始對日落與天黑的擔憂與不安。
就像人生的37、38歲,正值生產力的頂盛期、要繼續發展與努力的年紀,但卻也開始要面對人生將進入下半場的不安、以及對中年危機的憂慮。
這個豐盛,是過了巔峰期的豐盛。
現在,過得好嗎?好像也挺可以的。
但”同時”,卻也充滿了憂慮與不安。
現在是光明的嗎?是的,現在是光明的。
現在是豐盛的嗎?是的,現在是豐盛的。
但是,覺得未來有希望、有願景、可以期待嗎?好像並沒有。
所以他才會不安和擔憂。
就像現代。現代是人類有歷史以來,物質最豐盛的時代,古代皇帝都沒有現代的生活來得便利、物質豐盛。但是,卻也是對未來充滿不安、看不到未來的時代。
所以,55號閘門的人,會去從事一些行動,試圖創造實質的豐盛,東西多、房子大、有車有房、有錢、有男女朋友等等,才叫做豐盛。
他之所以要創造豐盛,不是因為他不豐盛。恰恰好相反,他是屬於處在豐盛的位置,但是,這種豐盛,是過了全盛時期的豐盛,是已經要面對日落的豐盛,所以會有看不到遠景的擔憂與不安。
55號閘門的人,基本上是個處於守勢的閘門,他就算會去做些事以創造豐盛,但這些行動也都在有原則的範圍內。如果分創新與守成兩個面向,他偏向於守成的那一方。他的行動,都是「有原則的(見爻辭)」。
第一、他很想要去創造豐盛。這與現實上自己豐盛與否無關。
第二、他就算實際上已經創造了豐盛,自己並不見得能夠感受得到豐盛。看台灣社會就好了,大家過得很物質富裕,但如果問「你覺得自己幸福、豐盛嗎?」那就是另外一件事。
第三、他想繼續創造豐盛,出發點是因為憂慮與不安。
第四、這份憂慮與不安,讓他憂鬱而多愁善感。他就是不安、心情就是不好、就是想當林黛玉。
第五、害怕自己沒了熱情,不知道接下來要怎麼辦。「反正日暮西山了,人生無望了。」
==============
在此,我們要先確認一下,情緒到底是什麼?
所有的情緒,都不是「現在」才有的。
什麼是情緒?
心理學告訴我們,情緒(Emotion)是指個人在受到某種刺激後,所產生的心理狀態,包括生理上的激動、認知上的感受(Perception+ Cognition),以及表現出來的行為。
身體器官接受外界環境的刺激後,經由神經將訊息傳導至大腦,在大腦特定區域產生感覺反應。「生理上的感覺」:視覺、聽覺、味覺、嗅覺、觸覺。
知覺(Perception)負責辨識及區辨刺激,讓我們知道每個刺激的不同。
認知(Cognition)負責「定義」這個刺激,並讓我們知道該如何反應以及如何操作。
譬如,耳朵聽到一個聲音,我能辨識這是樂聲,接著知道這是「鋼琴聲」。「鋼琴」是後天教出來的,沒有鋼琴的世界,不會懂得什麼是鋼琴。
譬如,一個女生看到一件衣服,她能辨識那是一件裙子,接著皺眉說道「我不穿裙子」。「我不穿裙子」是個人的定義,有其個人的解釋、詮釋(有她的歷史過往經驗)。
==============
情緒,不是無中生有來的。
第一,一定有事件發生,可能來自內在(如:生病),也可能來自外在(如:中樂透)。
★沒有事件,不會「學到」情緒。
第二,你怎麼知覺(Perception)與認知(Cognition)這個事件,決定產生何種情緒。意思是說,你的大腦怎麼解讀這個事件,決定了情緒的類型。
事件就只是事件,事件是中立的。問題是在於你怎麼詮釋、解讀、認知這個事件。就算同一個事件,但因為每個人的解讀不同,就會產生不同的情緒。
例如,有2個人考上了牙醫係系。A是小鎮裡第一個考上醫學院的孩子,不僅鎮上的人都歡欣鼓舞,A自己也很有成就感(大腦解讀),覺得非常開心、喜悅、歡喜、快樂(情緒)。
而B出身於醫生世家,父母都是醫生,上面的哥哥姐姐也是醫生,自己竟然只考上牙醫,他覺得自己很窩囊沒出息(大腦解讀),於是非常懊惱、沮喪、羞愧、鬱悶、悲傷(情緒)。
同樣是「考上牙醫」這件事,因為一個人的環境、出身、經歷、背景等等的不同,就會有不同的解讀,也因此會有不同的情緒產生。
★大腦如何認知事件,深深影響情緒。
==============
情緒,不是自然發生的,是經由事件「學習」來的。也可以說是「制約」來的。
情緒,是真相的入口。
情緒,不是真實。
有個特定的事件發生了,而你產生的某個情緒,這時,是了解自己的最佳時刻。
情緒只是真相的入口處,需要的是,你勇敢跳進去、進一步去發掘、去看見。
55號閘門的多愁善感,一定有其背後有關「豐盛」的議題。他的憂鬱與多愁善感,不是真的,只因為他已經感受不到”原有的”豐盛。
第一,豐盛是本來就有的狀態。即使已過了全盛時期,豐盛,就是豐盛。
第二,是自己失去了感受豐盛的能力。
第三,要跳入情緒裡去療癒,而不是一而再、再而三地反覆憂鬱又多愁善感。
「所有的情緒,都不是現在才有的。」
要在「當下」覺察自己的情緒,但並不表示要去「認同」自己的情緒。
覺察當下的情緒,是要去療癒它,看到真相;不是去隨之起舞,成為情緒的傀儡。
跳進去,療癒了,「憂鬱和多愁善感」就會隨之平復。根本不會有「我還有半杯水」或「我只有半杯水」的問題。這個問題本身就不存在,因為,本來就沒有杯子。那個杯子是假的。
==============
55號閘門的人,可能會很努力去追求豐盛的感覺。但是,豐盛不是發生在創造中、不是發生在追求中,而是發生在「當下」,「是」或「不是」,一翻兩瞪眼。
豐盛,不是去努力追求的東西,而是現在就感受到的東西。
就算你已經和強力的力量合作,你感覺到豐盛了嗎?你體驗到豐盛了嗎?
創造豐盛,體驗豐盛;追求豐盛,體驗豐盛。然後,從這過程裡發現,自己永遠不覺得自己豐盛,永遠在黛玉葬花,多感而憂愁。
你可以停留在情緒的表面「我現在很憂鬱」然後繼續憂鬱,順便怪罪別人的不是。
也可以跳下去,去看看自己對自己下了什麼評斷——不要忘記,大腦詮釋在先,情緒發生在後。
修改大腦對自己的解釋,情緒就會跟著改變。然後,才會學習到,原來「豐盛」是自己的解釋而已。豐盛無法追求,無法創造。轉個觀點,豐盛自然而來,來自於你的內心。
豐盛發生在何時?就在「現在」,就是「當下」
在此,提供幾個鍛鍊方法:
1. 要先學會為自己創造豐盛的經驗,體驗什麼是豐盛,才能明白多愁善感不是唯一選擇。
2. 留意當下每一刻的感受,「看見」但不隨之起舞。
3. 學習看見事情的另一面。當自己又在多愁善感的時候,要叫自己回來,看到自己「還在中午」這個事實。看見自己所擁有的。
4. 放下「創造、追求」豐盛這件事,所有「創造、追求」都是外求。
5. 「當下」眼光能聚焦在自己所擁有的、能看見自己所擁有的,就是豐盛。
如果進入爻的層次,可以知道,依據爻的不同,其追求豐盛的方法也會有所不同,有的找勢均力敵的人合作,有的擅於建立框架,有的獨自坐擁豪宅。
無論如何,55號閘門要鍛鍊的,都是要觀照自己的情緒而不隨之起舞,在追求豐盛的努力過程中,最後能明白,自己本來就是豐盛的。不是「我還有半杯水」或「我只有半杯水」的問題。這個問題本來就不存在。因為,不管有沒有水,自己都是豐盛的。
(網路圖片)

文章標籤
全站熱搜