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56號閘門的鍛鍊】
56號閘門,Gate of Stimulation、刺激的閘門,位於於喉嚨中心,屬於社會人的感知迴路。
喉嚨中心是個變速器,負責表達與行動,它沒有覺知、不會思考,只會機械性的反應。它有固定的表達方式,而且是機械式的運作。
56號閘門,把左眼看到的事實(請注意,是他左眼看到並認定的事實,不代表真),把它們集結起來,並透過語言傳達出去。
他講的內容,是過去的經驗,來自於自己或從別人那裡聽到的經驗,你也可以說是許多的小故事。這些經驗沒有證據可以支持,更正確的說法是,對這個閘門來說,證據或者是合理的根據並不重要,重要的是,只要他「相信」就好了。
56號閘門如果可以開口說話,他說的是「I believe、我相信」。他相信的是一個信念,而信念與真實是兩回事。你可以相信地球是平的,但那不是真實;你可以相信地球是宇宙的中心,但那不是真實;你可以相信你爸媽不愛你,但那不是真實。
感知迴路裡的「相信」,是透過自身的有限經驗去得到的結論,那個結論是來自於自己的詮釋,與事情的真相、真實完全無關。
==============
而這個閘門,「刺激」的閘門,到底是什麼意思?
要了解「刺激」的閘門,要先從「The Wanderer,漫無目的的旅行者」來講。
它是中文的「羈旅:寄身外鄉的旅客」或「客旅:旅行外地的人」。
人在異鄉,就要離開原有慣性並打開全身感官、接受刺激並保持警戒,要完全遵守當地的規範,要懂得行中順之道,也要隨機應變,順應當地風俗民情。
==============
現代,當我們講到「旅行」兩個字,會讓人覺得享受、放鬆、浪漫,暫時脫離原有的生活,去尋找另一種異地風情,享受異鄉的美食、文化、風景等等。
但事實上,旅行真的不是件容易、浪漫的事情。試想一下自己在古代,沒有汽機車、沒有飛機、沒有捷運、沒有手機、沒有Google Map,然後你自己要去旅行,孤家寡人一枚、無親無故、人生地不熟。除了危險,你還能想到什麼?浪漫嗎?悠哉嗎?悠閒嗎?一點都不。
請試著去執行一件事:獨自一個人,是的,單獨(旅遊是自己的事,與別人無關),只做基礎又簡單的規劃,然後拎著一個背包就去遊台灣。不開車,不騎車,只靠大眾運輸,不能去你熟悉的地方,只能去你沒去過的地方,開手機只限於想要查交通資訊,除此之外不與朋友聯繫、不藉著手機與人聊天來分散自己的注意力。
不知道這樣,自己是否還會覺得旅行是件輕鬆又浪漫的事?
有單獨旅行過的人,應該都有這樣的體驗:一個人單獨隻身在外地,全身的感官都會打開,聚精會神、非常集中精神和注意力在當下。
為什麼?因為不熟悉,因為脫離慣性。
每天的日常生活,可能都是靠「反射」在過生活了,每天走一樣的路、經過一樣的地方、和一樣的人相處、講一樣的話、吃飯也是那幾間店。生活沒有「刺激」——激發自己,而全是慣性、習性。
但是,離開熟悉的慣性之地,全身感官細胞都會打開,沒辦法讓自己渾渾噩噩,因為,已經不是慣性可以應付的局面,要展開隨機應變的模式去體驗,而且,已經是在別人的地盤上,如果掉以輕心,可能就會有意外發生,也有客死異鄉的危險性。
重要的是,是因為脫離慣性,處處都是刺激,也因此讓自己得到生命的活化。
旅行的「刺激」在於激發了自己全身細胞、感官的活絡,讓它們啟動運作,不是靠慣性在過生活。
==============
還有另一種旅行,比較長期,隻身一人前往外地求學或工作。
在當地的時候,或許還不清楚,當地是會永遠待著,或者自己只是過客。但是,重要的是,在「心態上」,自己明白或清楚自己就是暫居,當地不是永久之地。
不管是否長久定居,有一點很明確的是:自己是當地的外人,是那個社會的外人。
一個過客,在當地,永遠是外人。譬如,公司的顧問,永遠不屬於公司的自己人。譬如去外國留學,光看外表、服裝、打扮,一開口就知道是外國人。
人在異鄉,就是要打開所有感官、所有細胞感覺,小心翼翼。文化衝擊是絕對會體驗到的,但是,自己單獨身處異地,沒身份沒地位沒份量,連話都說不好。如果自己不小心踩雷了、得罪了什麼不該得罪的人,到時候,對方要做什麼手腳、設計陷害,吃鱉無法申訴的人,永遠是外人的自己。
法規是當地的、規則是他們訂的、人脈是他們的、關係是他們的,自己好運一點就是被當地人接受自己是外人(以外人的身份留在外地),不幸的就被陷害後離開(外人離開也是剛好而已)。
外人,表現不能太差,會被看不起(外人就是差,沒關係原諒你);但也不能太耀眼,會被眼紅,除之而後快(外人憑什麼得這麼多)。
外人,永遠要打開全身感官細胞,好好留意身邊的人事物。一不小心踩雷,可能就會身首異處、客死異鄉。
==============
閘門開宗名義說:
Stability through movement. Perpetuation of continuity through the linking of short term activity.
透過移動而穩定。串連短程的活動達成長久的延續。
1. 必須要移動。
2. 不斷移動才能達到穩定。
3. 短程活動不是單一事件,而是一個接著一個,一直延續下去。
4. 一連串的短程活動累積成為持續的事業。
5. 這個事業就是自己的人生。
意思就是說,你必須要去表達,透過一連串的表達,才能累積、才能有所延續,最後才能明白為什麼要這麼做。
沒有表達,就沒有累積;沒有累積,就沒有串連;沒有串連,就沒有連續;沒有連續,就沒有穩定。
這是感知迴路,道理是在驀然回首時明白。
就像羈旅者、旅行者一樣,拎著背包就出門、離開原有慣性,在他鄉當過客時,總是打開全身感官隨機應變,願意接受不同於慣性的新刺激,激發自己的生命。
每次一個小小的移動,自己可能不知道為什麼,但所有的小小的移動串起來,就成為一篇史詩。這篇史詩就是自己的人生。
==============
這是感知迴路,能夠表達出怎樣的內容,取決於過去生命有多少的體驗?是否有認真投入去體驗?
古代的平民,一輩子就只能待在自己的村落裡,他所能看到的、所能經驗到的事情,就是所居村落裡的範圍,當然他所能說出來的事情,也就相對有所侷限。
即使到了現代,看似有很多機會,但如果不再學習、不再長進,永遠在自己熟悉的範圍與舒適圈內重複又重複,那麼,自己說出來的內容,也會侷限在相同的範圍,不會有新意。
表達內容的廣度,取決於是否有將自己的經驗擴展;表達內容的深度,取決於是否有將經驗內化為生命。
==============
旅行的目的,是為了回家。
旅行,是為了要遇見真正的自己。
平時都活在慣性之中,忘記自己是誰。在單獨一人的時候,最能深深與自己在一起,認識到自己。
旅行中的行為,絕對和一般日常生活的自己不一樣,自己會發現,原來自己有這樣的一面,於是把自己的碎片給收了回來。
如果你出去旅遊,回來之後沒有任何改變,只覺得好想下次再出去玩享樂一番,那是出去沾醬油,與享受一次聲光娛樂效果十足的電影沒什麼不同,刺激了感官,沒刺激到心靈。
真正的旅行,是在途中改變了自己、找回了自己,然後回來應用在生活之中。
==============
56號閘門的人需要做的,就是盡情去體驗、盡情去表達。
1. 權威同意的前提之下,盡情去表達。
2. 但要明白一個很重要的前提:你是客卿,不是自己的主場,而是像羈旅。
3. 所以,表達時,要打開感官,完全隨著情境,隨機應變,不是用慣性在表達。
4. 每隔一段時間,檢視自己,這段過程自己是否從中獲得了激發?自己找回了自己什麼?
5. 出門旅行是爲了回家。開口表達是爲了閉嘴。
關於旅行/表達的事前準備,最重要的準備,是自己的心態:只著重在大方向,而不是著重在細節。因為細節歸外當地人所管,自己要有順著當地隨機應變的決心,否則真的有客死異鄉的危險。
當下聚精會神、隨機應變,讓生命得到最大的激發。你能透過這個過程,讓自己脫離慣性得到激發與刺激,那麼也就能透過這表達過程,激發別人以脫離慣性。
如果進入爻的層次,可以知道,依據爻的不同,其面對異鄉的因應方法也會有所不同,有的知道品質眾於瑣碎,有的會找支持,有的太囂張客死異鄉。
無論如何,56號閘門要鍛鍊的,都是要明白自己是客卿式的表達,尊重大環境/異鄉的文化規範,柔順地隨機應變,累積每個短程表達,累積成自己的人生史詩。
(網路圖片)

文章標籤
全站熱搜