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24號閘門的鍛鍊】
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 臉書粉絲專區聽說人類設計

20230312修改

24號閘門,Gate of Rationalization、合理化的閘門。它位於邏輯中心(the Ajna Center,眉心輪中心),承受來自61號閘門的思考壓力,試圖把61號閘門的獨特靈感轉換成合理的概念,並傳達給他人。

它運作的方式是,把原本處於模糊地帶的靈感一遍一遍又一遍地、重複重複又重複地,反覆思考,直到突然某一天,靈感自動成為一個合理的概念。你也可以說是靈光乍現,但是,在這個時間來臨之前,你所能做的,不是用你的大腦自以為的方法來整合想法、或是強迫這個概念要以自己的想法整合,而是,就是重複思考相同的東西,如此而已。

很抽象?很不可思議?無法理解嗎?
是的。這不是一個「理解」的過程。

這是個體人的閘門,屬於個體人的思考方式。它不是用邏輯歸納整理的方法來證明,也不是應用過去的經驗來解釋;它不屬於未來,也不屬於過去,就只有在重複思考過程中的「當下」,所有的一切得到答案。

那個「答案」,沒有原因、沒有理由,就只有「知曉」──我就是知道了,但不要問我為什麼。

==============

閘門卦辭:
The natural and spontaneous process of transformation and renewal. 
自然的、自發性的蛻變及更新的過程。

1. 這是蛻變與更新的過程。
2. 這個過程是自然的、且自動的。

Transformation,不是本質上的改變,而是偏向外顯行為、形狀等的改變。電影《變形金剛,Transformers》就是這個字,本來是一輛車,改變外型成為機器人,讓人感到震驚與不可思議。但其本質並沒有改變,是經過拆解與重新組合,成為一個外型截然不同的形體。

Renewal,更新,是在舊有的基礎上,增減元素使其煥然一新,譬如店面的重新裝潢;或證照到期之後重新申請。本質並不會因此改變。

這是蛻變「與」更新的過程,「蛻變」與「更新」兩者同時存在,缺一不可。要改變形體,也要變成升級的版本。思考了老半天,結果重回原點沒有改變,不叫做蛻變與更新。

這個蛻變與更新的過程,不會改變其本質,而是在原有的基礎上,有所變化,變新了、升級了、變複雜了、變簡約了,等等,都有可能。但重要的是:本質並沒有變。原來是蝦米,蛻變和更新後還是蝦米,不會在蛻變和更新後就變成秋刀魚。

你在反覆思考的問題,就算得到了「噹」,也不會因此「超越」原本的思考,你還是在原有的思考框架裡,本質並不會改變。

而且,這個過程是自然且自動發生,不是人為可以操控其過程。

而且,這個「知曉」的過程,是自然且自發的,不是用人為方式所能主導或操控的。你不是「很想要想出個所以然,就能夠想出個所以然」的。你所能做的,只有有意識地重複又反覆思考相同事情,直到某個時刻到來,那個「噹」自動出現。

你無法強迫那個時間點。

==============

Gate of Rationalization、合理化的閘門。「合理化」對個體人思維的過程來說,其實是個黑色笑話,也有點諷刺。個體人,不屬於邏輯思考,何來「合理化」可言呢?它本來就該是不合理、不合邏輯的。

所以,這是24號閘門個體人思考中所需要保持小心與留意的點。反覆思考,是個過程,想為思考找到合理的概念,是個過程。但是,要心知肚明的是,這個被完成的「概念」其實是不合邏輯,沒有證據可以證明的,也沒有經驗的累積可以支持你的說法。

不要把思考後所得到的概念、想法,當作往後未來人生的「合理」依據。它永遠不會是你的行動指標。

想法,概念,在當下成型。

意思是說,它也有可能在下一個當下,又改變了它的形狀。所以,不要限制自己的想法,任為得到的任何概念,就是完整、完備、完美而不可變動。

想法,永遠是流動的,永遠是在更新的路途中的。

切莫將一時得到的想法,固定僵化成為「唯一指標」或「不可撼動的真理」。

大腦思考的「合理化」,是「過程」,而且永遠在「過程中」,它不是目的。

位於邏輯中心(the Ajna Center,眉心輪中心)的閘門,都是關於思考的閘門。只要是有關於大腦思考,都會遇到一個相同的問題:大腦自以爲自己想的是正確的、絕對的,並以此來引導自己的人生方向。

但事實上並非如此。當你學會放輕鬆的時候,你就會知道要分辨:
世界上有三種事。一種事是你永遠無法知道的。一種事是你有能力知道,但其實不值得你去思考。一種事是你有能力知道,而且很值得你去思考。

去思考那些「你有能力知道,而且很值得你去思考」的事就好,其他的全部放水流。

你要有能力去判斷,什麼事才是真正值得你思考的事──請你隨時和你的權威連結,讓他來判斷,而不事交由大腦來判斷。大腦一定會告訴你,什麼事都值得你思考。結果就是讓你焦慮及頭痛。

==============

想法需要反覆思考,意思就是說,思考需要去了又來、去了又來、去了又來。從哪裡出發,就要回到哪裡。我們會很習慣地說「反覆思考」「重複思考」,但常常忽略問自己一件很重要問題:

「我思考的原點在哪裡?」

所有想的事情,都要從原點出發,再回到原點。並在反覆的過程中,讓思考更加明確、更加熟悉、更加成型。

但是,你不能漫無目的地思考。思考,是要先確認「原點」後再出發。這次針對某個想法進行思考,那你就要知道,「我想到了哪裡?我要再次回到原來的地方。」下次要從相同的原點再次出發。

而不是今天想這個、明天想那個,今天反覆思考這個、明天反覆思考那個。結果,所有的思考完全亂成一團、無法成型。

思考的成熟,來自於你能明白其原點、其出發點,迷途知返。知返,才能稱作為「反覆思考」。

能夠多成熟地面對自己的思考,取決於你是否能夠找到自己的座標原點,並在來去的反覆中,那個思考的「噹」,在不經意的瞬間,就那麼無預警地出現了。然後,你的思考原點,又因此移動了它的座標軸。

如果進入爻的層次,可以知道,依據爻的不同,其反覆思考地方法也會有所不同,有的思考路途不遠就會折回,有的沉溺於反覆思考這動作,有的思考卻容易忘了回來。

但無論如何,24號閘門要鍛鍊的,都是要在重複又反覆的思考中,讓靈感自動、自然地成為一個合理的概念。

========================

(網路圖片)

arrow
arrow

    Yuwen Ka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