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63號閘門的鍛鍊】
臉書粉絲專區聽說人類設計
20220723修改
63號閘門,Gate of Doubt,懷疑的閘門。它位於頭部中心 (the Head Center),屬於社會人的理解迴路(The Understanding Circuit)。
頭部中心是一股思考的壓力,它逼著你要思考事情。你就是會覺得,必須要想些什麼事。至於爲什麼要想?沒有為什麼,這就是機制。壓力就是會逼著你要去想。
所以,首先學會要「停下來」。
停下來,檢視一下自己的狀態:我正在思考哪些問題?
你不能無意識地放任自己的腦袋無止盡地一直想一直想,卻連自己正在思考什麼,都不知道。
更重要的是,不能放任自己、連「停下思考」的能力都失去。
如果不停下來、不去檢視自己正在思考的東西,你會以為這些事情就是「應該」要思考,
要知道,「壓力」只負責施壓逼你要思考,但不負責要你思考出什麼美麗的花朵(但你會自以爲自己想的都是美麗的花朵)。
這個閘門要鍛鍊的就是,要很清楚知道:這只是一股思考的「壓力」,除了壓力,什麼都不是。
當你能很清楚的分辨,這只是個壓力,你就學會放輕鬆來看待「思考」這件事,而不會跟著那股壓力而隨波逐流、被壓力牽著走,還以為都是自己的思考、很偉大。
人最傲慢的事情之一就是:自以爲思考的內容都很偉大,都是很值得思考的事情。
==============
閘門卦辭:
In the spiral of life, all ends are beginnings.
生命是個螺旋,所有結束都是開始。
1. 生命是個螺旋,週而復始。
2. 沒有結束,就沒有開始。
3. 開始是建立在結束。
生命是一場螺旋,週而復始。
「螺旋」是個很關鍵的字眼,一個轉圈圈的圓,繞了一圈,又會回到「零點」。
只是,這個「零點」,不是初始的零點。如果從二維的平面角度,是真的「歸零」。歸零的意思是,之前的所有努力全都是做白工,全部付諸流水,什麼都沒有了。
但是,如果你是站在三度空間的角度,就會知道,這個螺旋,可能往上升,可能回到原處,也可能往下降。
只能確定的是,這件事、這個工作、這項任務,的確已經完成了。至於完成之後呢?接下來要怎麼發展?還是未定論。
完成,確實有其成果。完成之後,其成果有可能會引發更好的成果,有可能會退回原點,有可能會退轉,有可能會引法更多的問題。
有大學聯考經驗的人,可能都有體驗過一件事。為了考大學,拼命唸英文;一旦考完試,英文全還給老師。事後回想起來,英文程度最好的時刻,就是聯考的那一年,之後因為大學不需要、工作不需要、也沒興趣,英文程度就一路往下掉。
「完成」是一個高峰。接下來會怎麼進展?「To be continued. 讓我們繼續看下去。」
==============
63號閘門完成之後的零點,不會是原來的零點。不是歸零,而是在前一個「已完成」的基礎上,啓動一個新的開始。
雖然這個閘門提及「開始」,但不表示這個閘門的焦點會聚集在「開始」之上。
這個閘門是「完成之後」,不是「新開始」。它重視的是「完成」。
已經有一項困難的任務被完成了,那之後呢?他考慮的,是他的「已完成」有多偉大。不管是否真的偉大,但「完成」這件事,本身就是值得歌頌的功業。因此,「怎麼繼續維持下」才是他真正在考慮問題。過去之前的模式、方法是什麼、要怎麼繼續延續這份成就。
所以,它懷疑、它質疑、它充滿疑問。
質疑,不是想要創新。完全相反。
質疑,是想找到原有成就的不足點,改掉這些不足的地方,好讓原有成就繼續維持下去。
社會人,不負責創新,他負責把「好用的模式」套用到未來。
既然「已完成」的都已經完成了,那就表示它們很有用;沒有用的,早就在過程中被處理掉了。如果這件事能被完成,不管完整程度如何,一定是有它厲害並適用的地方。一定是「有用的」。
與其創造一個全新的模式,在原有模式的基礎下,修改其不足、讓原有模式更加完備,不是更有效嗎?
所以,它的懷疑與質疑,是聚焦在「原有成就」的缺失上。
這種能力擴張出去,或許會發現,有這個閘門的人,很喜歡發問,看起來很像是想搞清楚事情的內容。
他對於模式之中有任何不確定、看起來有不清楚的地方,會產生疑惑和懷疑。懷疑會以疑問的方式呈現。所以,這個閘門的人很喜歡問「什麼」,以確認其內容。
==============
這是社會人的閘門,意思是說,你的著眼點永遠是要在社會整體的模式,是要在關心別人的立場上來思考問題。譬如說,關於社會公眾的議題、關於部門的制度,等等。
如果你把思考問題的焦點轉向於自己、或者是身邊親近的人,那麼,這個思考問題的能力,則會變成一場災難。
對於自己看了覺得有疑問的地方,這個閘門覺是會一直存疑、一直懷疑、一直確認內容,它就是覺得不確定,就是覺得哪裡不對。
當你把焦點轉為自己或身邊親近的人,那麼,你可以想像那個結果——你就是一直認為自己哪裡不對、自己哪裡需要改、總是在懷疑自己、懷疑別人。
這樣的能力,最了不起的優點,除了破壞關係,還是破壞關係。
所以,把焦點轉而向外,思考「自己以外」的「公眾議題」,是這個閘門非常需要留意和鍛鍊的地方。
但是,你對公眾議題有懷疑,有自己的看法,就表示你可以肆無忌憚地表達嗎?
不是的。
舉一個簡單的例子。你在公司上班,你很清楚看到整體制度的問題,難道你就可以去跟董事長高談闊論自己的疑問嗎?
「不在其位,不謀其政。」不是那個職位的人,沒有公開的資格,去表達那個職位才能有的想法。
你有再多的疑惑,還是要透過公開的社會管道,再來表達。
「有疑惑」與「表達疑惑」是兩碼子事。
很大的誤解在於,以爲自己有了疑惑,就等於被賦予了表達的權利。這是天大的誤會。
想法與行動,永遠不能劃上等號。
你要享受的,是馳騁於思考的快樂之中,而不是將思考付諸行動。
把思考的壓力轉化為思考的享受,才是這個閘門了不起的鍛鍊。
==============
所有的懷疑,不會發生在「模式完成前」,而是在「模式完成之後」。
當一個人被思考壓力的洪流給牽走的時候,你可以看見他,就只會一股腦地一直懷疑一直問,卻感受不到他真心在質疑和發問,反而只能感受到他為問而問。
他也沒有真的要答案,他只是無意識地要問、要懷疑,就算別人提供答案,他也沒在聽、沒在信。
——他就是為問而問。
所以,這個閘門要鍛鍊的,是要在提問之前,先清楚了解到「自己是站在什麼立足之地上發問」。
意思是說,先搞清楚自己「已完成的東西」是什麼。先清楚自己擁有什麼,之後再來發問。
所有的問題,都不是空穴來風、也不是無中生有。
為什麼會懷疑?因為「原有的模式有所不足」。
是的,是因爲「原有的」有所不足,而不是什麼都沒有的情況之下,你感到懷疑。
所有的問題,是站在巨人的肩膀上提問,而不是每次都歸零重複相同的問題。
要告訴別人,是基於怎樣的原因和理由,所以我有這樣子的懷疑,所以我問這樣子的問題。而不是毫無根據的劈頭就一直質疑個不停。
如果如果進入爻的層次,可以知道,依據爻的不同,對於懷疑會有不同的因應方式,有的謹慎處理,有的戒慎恐懼於細節,有的緬懷以往的成就。
但無論如何,63號閘門要鍛鍊的,都是要面對大腦思考的壓力,讓自己享受思考而不成為思考的囚犯。要在清楚明白地知道自己提問的「立足點」之後,再來質疑,而不是亂槍打鳥式的質疑。
(網路圖片)

文章標籤
全站熱搜