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30號閘門的鍛鍊】
臉書粉絲專區聽說人類設計
20230425修改
閘門卦辭:
Freedom recognized as an illusion and limitation accepted as fate.
認知到「自由是幻覺」,接受「限制是命運」。
1. 自由,被認知為”幻覺”。
2. 限制,被接受為”命運”。
Illusion: 錯覺,幻覺;假象
感覺,就像是火焰,瞬間燃燒,耀眼、明亮、絢麗,但不持久。
火焰,無法自燃、無法自行存在,一定要依附在某個物體上,譬如木頭或蠟燭等,才有辦法燃燒。
感覺,也無法自燃,一定是事出必有因。
感覺怎麼來的?
一個是個人累世的功課,譬如說,莫名對某些人事物感到害怕、焦躁、憤怒、恐慌、傷心等等。(黑色水晶可以重複使用,自然會累積資料。紅色水晶的肉體來自祖先的基因,自然也會累積資料。)
一個是受到當時集體能量流的影響,參加集體活動是最能夠體驗這種感覺的形式,譬如演場會、直銷、政治造勢等。
集體活動的話,散場回家,馬上就能明白到什麼叫做「感覺其實是幻覺」。
個人議題的話,透過療癒,也能明白什麼叫做「感覺其實是幻覺」。
我們以為感覺是「真的」,其實是個大幻覺。
我們以為自己的感覺是可以自由操縱的,其實是個大幻覺。
感覺,從來就不是「自由」的,就像火,從來就不是自由的,都是依附著被燃體而存在的。
這種「限制」,是命運。
自己為什麼會有這種感覺?沒為什麼,因為那根木頭,因為累世的功課、因為小時候的體驗,因為參加了集體活動。
感覺,從來就不是自由的,也不是無中生有的,是自己的命運造成的。對於自己的命運,接受,是唯一的途徑。
造成傷痛的原因,不是自己的責任;但是,療癒這個傷痛,是自己的責任。
感覺,從來就不是真的。
==============
30號閘門,Gate of the Feelings、感覺的閘門。它位於情緒中心(the Solar Plexus Center,太陽神經叢中心)。太陽神經叢中心是一個複雜的中心,這裡雖然用情緒中心來作為表達,但並不表示這個中心只有「情緒」而已。情緒是一個統稱,這個中心包括了心情、感覺、情感、敏感度、感受、情緒等等,其中需要明確定義的地方很多,可能需要另設篇章另做討論。
這是感覺得閘門,但是,在人類圖的脈絡之中,它包括的不僅僅是我們所認知的「感覺」,也包括隨之而來的欲望及渴望。
感覺(feelings)比較偏向是一種不實在,來得快也散得快的情感狀態。我們受外界訊息刺激而當下產生某種感覺,在還未深切感受到它成為體驗前,就已經消散。它主觀認識的性格比較強烈,更私人化、更主觀,會因人而異。
譬如說,我們去看了一場電影,當下感覺很浪漫,感動到掉淚。但是,在我們還沒有細細感受這些感覺之前,電影就已經跳到下一幕。等我們出了電影院,想再回想當時的感覺,卻會發現自己已經不太記得當時那個感覺,很難重新回味。我們只會記得「當時感覺很浪漫與感動」。因為,那些故事不是我們生命的體驗,那些電影情節及畫面,只是勾起了我們深處的感覺而已。
也有可能,你當時的感覺,只是受到集體能量流的影響而已。
當時候大家都一片浪漫、感動的感覺,自己也受到集體能量流的影響,當時也陷入與大家一起的浪漫、感動的情懷。
大家喜歡一起去唱KTV、看電影、看演唱會,因為,「集體」會有一種共同的感覺趨勢,那種「大家在一起的共同感覺及氛圍」會讓人上癮。
但也有另一種情況,大家一起去看一場電影,其他人都哭得唏哩嘩啦、感動到一把鼻涕一把眼淚,但自己就是覺得沒特別感覺。那個感覺的集體能量流和自己的並不相同。
所以,集體有集體的能量流,但自己也有自己的能量流、自己的「個人化的感覺」。換句話說,就是那不是你的議題、不是你的功課,所以勾不起你有任何感覺的反應。
感覺,要有外在刺激,也需要有你自己的個人議題相呼應、起共振。
==============
火焰,無法自燃,一定要依附在某個物體上,才有辦法燃燒。
感覺,也無法自燃,一定是事出必有因。
「感覺」,是生理的,也是社會文化的。
譬如說,覺得肚子餓。這是生理的感覺。
但是,想吃牛排、想吃義大利麵、想吃漢堡、想吃燒餅油條,這是社會文化的產物。在西方飲食還沒影響東方文明之前,不會有「牛排、義大利麵、漢堡」這種選項,所以也不會有想吃這些東西的感覺。
「戀愛」這個概念,也是受到西方文化影響下的文化產物。中華文化傳統裡沒有西方文化中的「Romantic Love浪漫愛」這個概念。「浪漫愛」是日本近代翻譯西方文學作品的翻譯名稱,中國清末民初時翻譯日本作品而引進的「概念」。從此以後,我們就漸漸開始建立起有關於「戀愛」的「感覺」。
感覺,是個人的,但也是社會集體的文化產物。依照不同的文化背景,我們會產生不同的「感覺」。譬如說,臭豆腐,我們聞著覺得香噴噴,外國人覺得臭到難以入口。看到被稱呼為「中華台北」,我們覺得憤怒,中國人覺得理所當然,外國人覺得無感。
感覺,是集體文化制約。
感覺,從來就不只是個人層面的事。
感覺,從來不是真空狀態下發生的事。
你個人的感覺,也一定是自己內在功課。
==============
這是命運的閘門 (the Gate of the Fates),要我們如實去體驗,單純去體驗,但是,結果會是如何?這只有交給命運去決定。要記得,這是社會人的閘門,你可以盡情去感覺,但不代表,你的感覺都會開花結果、都會得到甜美的果實。
因為,社會人是一個集體的能量流,你可以有自己的感覺,但是,這件事情能不能成,還須交給整體、交給集體、交給命運決定。
譬如說,你跑了一個情緒週期,很清楚自己有想要出門遠行的渴望,這是很明確的事。但問題是,現在就是新冠肺炎的疫情肆虐,你哪都不能去。
譬如說,你跑了一個情緒週期,很清楚自己已經學有所成,想要自立門戶獨立開間美容院,但是,疫情影響整體經濟極度不景氣,現在根本不是開店的好時機。
你只對男性有感覺,可是你也是個男性,而這在當地文化是不被允許的。
你現在對男女不平等充滿了憤怒,可是,你就是身在這個文化圈,你無能為力。
你的感覺、你的渴望,和社會整體的能量流、社會文化價值觀,可能是一致的,但也可能是不一致的。
一件事的成或不成,一方面要靠人努力,一方面也要看整體的流動。缺一不可。
==============
在人類圖的脈絡裡,欲望(desire)也是30號閘門的主題之一。在某個外在刺激下,產生某個不好的感覺,這種感覺就會被避開;當某個感覺很好,就會想要被重複體驗,感覺不斷被累積,就會有欲望的產生。
人,有兩種飢渴,一種是關於生理上的飢渴,另一種,則是文化上的飢渴。生理上的飢渴,靠飲食能解飢;而文化上的飢渴,則以欲望的形式展現,讓我們不斷向外追求。
為了追逐某種「感覺」,也可以說是「感覺癮頭」,我們會重複去執行某項行為。譬如說,想要戀愛的感覺,就一直換人談戀愛;害怕孤獨的感覺,就一直找人聚餐;喜歡刺激的感覺,就一直去玩極限運動;討厭傷心的感覺,就一直找人聊天找事情做、好分心不去體驗感覺。
正因為30號閘門這種感覺(feelings)的特性,所以,這也是為什麼它需要時間等待。感覺是受外在影響而產生的,它是暫時的、來來去去,但也會隨著重複體驗而增加它的強度、或變成社會文化層面的渴望。當然,也可能會有感覺上癮的問題,像:聽演唱會也是感覺上癮的一種形式。
只有等待並讓感覺清明,你才能夠體會到「真正的自己」。
如果進入爻的層次,可以知道,依據爻的不同,其感覺的運作方法,也會有所不同,有的試圖保持鎮定,有的試圖隨順感覺,有的被感覺牽著走。
但無論如何,30號閘門要鍛鍊的,都是要學習覺察自己的感覺,讓感覺沉澱、清明,才能回到內在真實的自己,做出對自己最健康的選擇。而不是被集體感覺能量流牽著走而失去自己。
========================
文章標籤
全站熱搜