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10號閘門的鍛鍊】
臉書粉絲專區聽說人類設計
20221015修改
10號閘門,Gate of the Behavior of the Self、自我行爲的閘門。它位於G中心 (The G Center),屬於個體人的中央迴路 (The Centering Circuit)。
G中心閘門,都是關於「”Self”自我」的愛與方向。
G中心的愛與方向,不是你大腦所知道的、所想像的、所認定的那個「我」。它,必須深入你的內在、甚至是更高層次的我。
10號閘門,是關於「自我的愛 (The Love of Self)」,是「愛自己 (the love of oneself)」的閘門。這是個體人的愛,不是家族或社會的愛。所以,他的這份「愛的表現行為及方式」,也「可能」是家族人和社會人規矩之外的行為。要重複一次的是,只是「可能」,不見得一定和家族人及社會人的規矩反其道而行。「個體人的行為」只確定這個行為屬於他自己獨有,但不見得一定和家族及社會格格不入,搞不好這些行為剛剛好很合拍也說不定。
==============
閘門卦辭:
The underlying code of behavior which ensures successful interaction despite circumstances.
行為的基本編碼,在任何情況都能確保成功互動。
- 行為的基本編碼。
- 這些編碼,可能潛在於表象之下。
- 為了確保自己在任何情況都能保證互動成功。
Underlying:基本的、根本的、潛在的(本質上很重要,但不顯著於外)。
Code: 編碼,像電影達《達文西密碼》(The Da Vinci Code),有一組編碼,讓人們解答。時間過久了,在社會上就可能成為規則。
這是屬於個體人的「行為編碼」,只隸屬於他自己,不與別人共享。這個編碼,不是表面上看到的行為本身。就像《達文西密碼》或是常看到的解謎小說或手遊等等,表象看到的數字、符號是一回事,其背後真正的涵義是另一回事。自己要在乎的,並不是自己展現在外的外顯行為,而是自己的內在;不是自己到底從事了什麼行為,而是自己做這些行為的背後出發點。外顯行為很容易判斷,自己內在的真實狀況,自己可清楚?
所有行為編碼的最後目的,都是為了要和他人能夠成功互動;用自己的正確方式,和他人互動成功。
這是位於G中心的閘門,那個「自我」並不是大腦認定的「我」。所以,自己現在所展現出來的「外在行為」並不見得都是「自我」所設定的編碼。
我們人,本來就是在長大之後,經由慢慢修正回自己的軌道,再重新認識什麼是自己的內在真實。自己的外顯行為是一回事、「自我」所設定的內在編碼是一回事。雖然內在編碼保證自己能夠與人互成功互動,但是,我們真正在社會上走跳時,可能會常常感覺到挫折。這是正常的。
「自我的行為」是天生的設定沒有錯,但那是在「大腦」以外的層次設定,自己要清楚,是要經過後天的鍛鍊。在人世間的實際操作上,所有的行為、自己的心之所向,都是一而再、再而三地,不斷不斷地在行為中重複又重複後、修正來的。
==============
10號閘門的自我行爲,是“Treading天澤履”——個體人的行為、自我的行為,是實踐出來的、是履行出來的、是實行出來的,不是心中的理想與泡沫。你小心翼翼、如履薄冰地做好自己該做的事。你唯一要負責的,就是先從自己身上開始實踐,實踐還要避開對他人的冒犯與傷害,不要求別人的配合,用這樣子的方式來影響其他人,願者仿效。
這是理論上。
現實生活中,這是不太可能發生的事。首先,身為個體人,總是被家族人和社會人的力量所制約。與其實踐個體人的行為,我們總是會依照社會價值標準,來實踐「什麼是自己該表現的行為」。
第二,個體人最大的非自己,除了來自家族和社會的制約,把這些制約都內化成自己的,另外,就是自己本身的大腦想法和小我。
這是一個專屬於你自己該實踐的行為,與別人不同。但我請問你,你真的知道自己該實踐的行為是什麼嗎?你確定你正在實踐的行爲真的是你該做的行為嗎?你確定這真的不是社會教化的結果嗎?你確定這不是父母灌輸你的行為嗎?你確定的,真的是「你的」嗎?
你有深深體驗過自己、明白自己真的該實踐的行為是什麼嗎?
什麼是自我?如果你連自我都不認識了,憑什麼談「自我的愛」?你連自己是誰都不知道了,你怎麼愛自己?
==============
10號閘門首先要鍛鍊的,就是:不為自己的行為找任何的理由與藉口。
只要是我做出來的行為,我就全然地無條件接受,不逃避、不批判、不責怪,就只是「全然接受」。
我今天做了這個行為,不是「因爲」我是4爻、不是「因為」我意志力中心空白、不是「因爲」我有6-59通道、不是「因為」我有55號閘門、不是「因為」我是三分人、不是「因爲」我是投射者。
沒有「因爲」,沒有「所以」。
不把「因為」當句子的開頭,來說明、解釋、或試圖合理化自己的行爲。
我做了,就是做了,「我接受」。
如果有一個理由,那是因為「這是我的選擇」——是我選擇這麼做的。
當自己在為行為找理由的時候,就是在替自己找退路,好進入舒適範圍。順利的話,還可以當作惡劣行徑的免罪符。
——反正是有正當、合理原因,我就不用面對最真實的自己,也不用修正了。反正我也是不得已的。
如果真的愛自己,就只會坦然接受而已,哪來那麼多理由?
我接受我自己,不需要任何理由。
==============
10號閘門接下來要鍛鍊的,是要小心地檢視自己的所行所為,檢視自己「心之所向」與「真實行為」的分裂。
你需要隨時隨地、有意識地觀察現在自己正在做的「行為」。行為永遠是你最誠實的檢視點。你正在做什麼?你做了什麼?
「實際做了什麼」遠遠遠遠遠遠比「想了什麼、講了什麼」來得真實與重要。
然後將這個「行為=既成事實」與你的想法做個比較,看它產生了多少矛盾。
舉一個簡單的例子。公司主管說下班後聚餐,你心裡明明不想去,但是你會說嗎?你最後所採取的「真實行為」是什麼?你真的能「從心」嗎?還是就算不想,還是去了?
故意說不去,就真的是愛自己嗎?去了,就是不愛自己嗎?
又譬如說:我說想要減肥,但我每天無法控制我的食欲。我說想要存錢,但我總是錢花在一些不需要買的東西上。我說想陪孩子成長是一件很重要的事,但我連星期六日都在加班。我說想要交的男朋友,但我每天都只會宅在家。
有意識地檢視自己「真實行為」與「心之所向」之間的落差,用這樣的方式,對自己行為和想法進行檢視,去了解自己的分裂。了解分裂,你才有機會縮小兩者之間的距離。
怎麼縮小距離?——「選擇」。
如果你已經在前面學到了接受自己,你就會有足夠的安全感,會承擔所有行為的責任。
在想法與實際行為乖離的事情上,譬如,在公司主管約吃飯的例子,你會知道,不是因為不敢說,是你很明確地、有意識地「選擇」去參加吃飯——而且心中沒有怨懟、沒有鞭打自己、也沒有責怪別人。
在學會「接受自己的行爲」、「承擔自己的行爲」、「選擇自己的行爲」之後,自己「真實行為」與「心之所向」之間的落差與乖離,會逐漸縮小距離——也就是會越來越貼近「真實的自己」。
所謂的「自我的愛」,就是你的所作所為,越來越接近你真實的「心之所向」。
當進入爻的層次,會知道,每一條爻都有它獨特的自我行為模式,不管是隱士、烈士、機會主義者、異教徒等等。
但無論如何,每條爻的行為,都是小心翼翼地實踐出來的。做了、乖離了,再調回來。
讓自己的外在行爲越來越貼近真實的自己,才是10號閘門最了不起的鍛鍊。